魏斌
招商局遷台後,面臨國內外的雙重壓力,內部經濟物價波動嚴重,外部又因美國發表中國白皮書及中共軍事威脅,處境相當艱難。
1913年,美國菸農發現了用糖醃製菸葉的方法,不僅大幅降低生產成本,也使菸增添風味,燃燒後的煙霧偏甜,吸引更多女性和未成年人抽菸。Photo Credit: 本文作者提供 左為部落生活化的菸葉處理工序。
糖與菸的強強聯手,終於在對人類身體的「宰制」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若沒有糖的支援,光靠菸恐怕無法達成如今的勝績。即便如此,過去菸草受到國家嚴格管制的年代,只能見於外人難以到達的深山獵寮旁的田邊,部落居民亦僅少量栽植自用,少有經濟價值,不過,查緝人員依舊賣力履行職責,在國家權力介入和壟斷下,菸草因此具備某種隱密性。菸草使用者日漸稀少,栽植的戶數與株數也隨之下降,不過部落裡依然能夠偶遇菸草芳蹤:雜貨店轉角的自家小田地裡,兩株嬌豔的粉紅色菸花開得正茂盛。?) 使用菸斗抽菸草對比於機製紙菸,一般被認為對健康危害較低,其中關鍵在於抽菸斗並不將燃燒後的煙吸入肺裡,主要是感受煙在口中和鼻腔逐漸發散的香氣,以及氣體帶給味蕾清淡的甜味或濃烈的dry感,並由口腔攝取少於5%的尼古丁,後將煙吐出,以紙菸客的話來說就是「抽假煙」。菸草收成後的製作工序大致可分為日曬、風乾、煙燻和烤菸,依前三種方式製作的菸葉燃燒產生的煙霧為鹼性,對呼吸道的刺激性強,故無法入肺,然而烤菸由於在烘烤過程破壞了分解醣類的的酶,使得葉片含糖量由3%大幅提升至22%,煙霧也因此呈酸性,刺激性低,不會引發劇烈咳嗽,尼古丁含量也因此降低。
菸草的能動與「菸─糖共生」 大鳥部落如今的菸草種來源難以追溯,或許是歷史中與荷蘭商船交易取得,可以確定的是,菸草起源自於中美洲,1492年11月,哥倫布在他的手稿中紀錄了Taino族人在古巴Bahia Bariay港附近樹林裡休息時抽菸,文中描述10月時他們收到一堆這種乾燥草藥:「西班牙人在旅途中遇到了許多人……他們手裡拿著火把和草藥,並且按照他們的習慣抽著」、「乾草藥被固定在另一乾葉片中,捲成紙管的形狀,點燃一端,吸吮另一端,這導致困倦和某種陶醉……這會使他們從疲勞感中解脫,他們稱之為tobaccos」(引自Columbus 2018: 78-79)。田邊長滿雜草、野菜的空地或是屋舍水泥地龜裂的縫隙中,自然而意外的地冒出幾株菸苗,令人不禁驚嘆它的生命力。」 Photo Credit: Thames21 「有些濕巾標榜『可丟馬桶(flushable)』,那只是表示可以沿著馬桶的U形排水管被沖掉,並不代表會永遠消失。
參考資料 獨立報(2022年6月24日),Wet wipe island the size of two tennis courts has ‘changed flow of River Thames Fleur Anderson (2021年10月21日),Press Release: Ban Plastic in Wet Wipes 本文經環境資訊中心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科學家在人體血液中發現塑膠微粒」這篇研究為什麼重要?可能有哪些健康風險? 別再用濕紙巾的三個理由:濕紙巾,並不只是「濕」的紙巾 垃圾可以是文物?更有意義的發問是:垃圾如何幫助我們理解一個社會?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油脂塊由大量的家庭垃圾、油脂和塑膠集結成而成,其中濕紙巾約占90%。英議員已提案禁售含有塑膠成分的濕紙巾。
如果您使用的是一般濕紙巾,請將它們扔進垃圾桶而不是馬桶。工黨議員安德森(Fleur Anderson)去年在下議院提案,呼籲禁止製造並銷售含塑膠成分的濕紙巾。
許祖菱 審校 英國獨立報報導,廢棄的濕紙巾在倫敦西邊泰晤士河畔堆出了一座「島」,面積有兩個網球場那麼大,有濕紙巾的地方厚達一公尺。標榜「可丟馬桶」濕紙巾並非「可分解」 塑膠垃圾仍會長期累積 2月份,一份泰晤士水務公司(Thames Water)的調查顯示,有四成的人承認曾將濕紙巾和其他衛生用品沖進馬桶。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這些濕紙巾主要來自家庭,據泰晤士水務公司(Thames Water)的調查,有四成的人承認曾將濕紙巾沖進馬桶。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這就像把塑膠袋沖進馬桶。博伊爾斯表示,「我們正在努力說服製造商正確標示他們的產品,甚至完全不要用塑膠生產濕紙巾。安德森在新聞稿中指出,英國每年使用110億條濕巾,相當於每人每年需要使用163條濕紙巾。
它最終可能會堵塞管道或流入河中。」泰晤士水務公司也與政府、水資源監管機構(Ofwat)和環境署合作,希望從源頭就阻止這些不可接受的、未經處理的污水和污水垃圾排放。
90%的溼紙巾含有某種形式的塑膠成分。」 含濕紙巾的油脂塊進入河流,來到泰晤士河畔,「它形成一個島嶼,有兩個網球場那麼大,我去過並站在上面。
Photo Credit: Thames21 英環保慈善機構Thames21拍攝的影像顯示,濕紙巾與其它廢棄物在泰晤士河堆積成島 巨大濕紙巾堵塞日益嚴重,議員們呼籲民眾不要再將濕紙巾沖進馬桶這兩年來,P.LEAGUE+對台灣職業籃球的貢獻實在有目共睹,有讓人夢回SBL前幾季那種國內籃球狂潮的錯覺。ABL的復賽與東亞超級聯賽 富邦勇士隊成功奪得本季P.LEAGUE+的總冠軍,也順利獲得了代表P.LEAGUE+參加今年的東亞超級聯賽(EASL),將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間進行小組賽,總共每隊小組賽將有6場比賽,代表屆時一定會影響到P.LEAGUE+的賽程。當然,能避開當然是能避開,但是球員是否負荷的了兩邊賽事的賽程,或是將像外頭盛傳的將分成兩隊進行?然而這勢必將影響到球迷的權益。季初執行長曾表示有要辦明星賽的打算,但今年可能又因為疫情不了了之,然而我覺得明星賽的話題性和市場帶來的反饋一定值得一辦,甚至可以學習NBA的方法,選定一個城市舉辦,帶動當地的經濟效益。接下來則是球團經營層面。
台灣籃球的粉絲模式,仍然是比較偏向追逐明星球員的屬人主義,而不是支持所在城市的屬地主義。全明星賽和跨聯盟比賽 在NBA整個賽季中,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季後賽和全明星賽周,能看當年最好的明星球員同場較勁一定十分精采,還有灌籃大賽、三分球大賽⋯⋯等的附加比賽,而球迷的關注度一定不在話下。
洋將當然也是比賽的看點之一,但是本土年輕球員的發展才是球迷真正想要看到的,在上週結束的世界盃資格賽中,明顯能看出中華隊與其他國家隊的實力差距,藉由本土的職業聯賽提升國家隊球員的實力想必也是當初P.LEAGUE+設立的因素之一。根據《ETtoday運動雲》在2月5號的報導,上半年P.LEAGUE+的滿座率為81.6%,實屬不易,也打破了季初T1聯盟可能會稀釋球迷的疑慮。
而東南亞職業籃球聯賽(ABL)也因為全球疫情的趨緩,正在復賽的階段,而當初停賽時,台新夢想家和台北富邦勇士仍有合約在身,而常規賽季也是從10月開始,屆時如果真的成功復賽,相信對兩隊而言會是很麻煩的局面,聯盟今年可能要找出這件事的最佳解決方法,如何安排賽程才能將對球迷和其他球隊的權益影響降至最小。Photo Credit: 中央社 今年將會有更多有實力的新人投入選秀,包括代表國家隊參加世界盃資格賽的張鎮衙和健行科大的陳范柏彥⋯⋯,可能都是未來中華隊的主力成員,在本土球員培養方面,我認為各球團還是要更加著墨於此。
當然,薪資的透明化有好有壞,而P.LEAGUE+當然也無法馬上像NBA一樣把制度做得如此完善和徹底,但薪資制度和薪資透明化是必須引進,這也是一個聯盟進步的指標。而薪資上限很明顯就是讓各個球團能公平競爭,不會因為球隊擁有更多的資源,進而造成球隊實力明顯不對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看這篇文章的你們,請繼續支持台灣籃球,不管是在坐電視機、電腦前,或是親自到現場觀看比賽,相信在台灣籃球復甦的這條路上,你我都缺一不可。本土球員培養與洋將使用找出平衡 P.LEAGUE+相較於T1已經擁有較佳的洋將使用規範,確保了本土球員發展的空間,然而綜觀各隊的球場表現,洋將還是佔了一大部分,最明顯的當然就是連續兩年獲得FMVP的辛特力(Michael Singletary)和新竹攻城獅的辛巴(Sim Bhullar)。
分別坐落於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和高雄的各隊值得以新竹攻城獅當作借鏡,在直轄市擁有更大的粉絲市場潛力,就看各隊的市場行銷經營能不能將台灣粉絲取向帶往屬地主義,以自身球隊文化去吸引粉絲,並且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在地再強化,屬地主義再升級 必須承認,台灣地狹人稠,到達每個城市都極其方便,無法像美國一樣,對自己的城市或是州有極強的向心力,這就是各個球團必須用功的課題。
這篇文章,將從聯盟制度和球團經營兩種方向探討,如何讓P.LEAGUE+更好,如何讓整個台灣籃球更好。P.LEAGUE+今年賽季隨著拋出的富邦勇士冠軍彩帶正式宣告結束,富邦勇士順利拿下二連霸,從總冠軍賽G5現場滿場7500人和YouTube最高16萬人同時觀看就知道,這個賽季是多麼的成功。
Photo Credit: 新竹街口攻城獅 新竹攻城獅率先公佈薪資制度和薪資透明化。薪資制度的引進和薪資透明化 去年新竹街口攻城獅主動公布薪資結構分配,也算是開了第一槍。
而筆者我相信奪得年度最佳主場的新竹縣立體育館,一定是一個絕佳的典範,有幸去現場體驗過兩次,球迷的投入跟熱情程度真的令人深刻,球團對當地市場的經營實在有目共睹,獅吼軍團真的是名符其實。縱觀亞洲其他職業聯賽,KBL和CBA都有薪資上限,而KBL甚至達到了薪資全透明化,CBA則是慢慢逐漸透明化,只剩下日本的B League和P.LEAGUE+停留在無薪資上限和薪資不透明的階段薪資制度的引進和薪資透明化 去年新竹街口攻城獅主動公布薪資結構分配,也算是開了第一槍。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看這篇文章的你們,請繼續支持台灣籃球,不管是在坐電視機、電腦前,或是親自到現場觀看比賽,相信在台灣籃球復甦的這條路上,你我都缺一不可。
當然,薪資的透明化有好有壞,而P.LEAGUE+當然也無法馬上像NBA一樣把制度做得如此完善和徹底,但薪資制度和薪資透明化是必須引進,這也是一個聯盟進步的指標。台灣籃球的粉絲模式,仍然是比較偏向追逐明星球員的屬人主義,而不是支持所在城市的屬地主義。
而東南亞職業籃球聯賽(ABL)也因為全球疫情的趨緩,正在復賽的階段,而當初停賽時,台新夢想家和台北富邦勇士仍有合約在身,而常規賽季也是從10月開始,屆時如果真的成功復賽,相信對兩隊而言會是很麻煩的局面,聯盟今年可能要找出這件事的最佳解決方法,如何安排賽程才能將對球迷和其他球隊的權益影響降至最小。根據《ETtoday運動雲》在2月5號的報導,上半年P.LEAGUE+的滿座率為81.6%,實屬不易,也打破了季初T1聯盟可能會稀釋球迷的疑慮。
當然,能避開當然是能避開,但是球員是否負荷的了兩邊賽事的賽程,或是將像外頭盛傳的將分成兩隊進行?然而這勢必將影響到球迷的權益。ABL的復賽與東亞超級聯賽 富邦勇士隊成功奪得本季P.LEAGUE+的總冠軍,也順利獲得了代表P.LEAGUE+參加今年的東亞超級聯賽(EASL),將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間進行小組賽,總共每隊小組賽將有6場比賽,代表屆時一定會影響到P.LEAGUE+的賽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